在临床研究中,研究终点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价值。总生存期(OS)一直是肿瘤药物长期疗效的金标准,然而高昂的经济与时间成本使得针对OS的评估困难重重,且OS难以直接反映生活质量及治疗失败原因等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设置了多种替代终点以评估患者的长期预后,病理完全缓解(pCR)就是其中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替代终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经济意义,错误的替代终点可能无法显示患者的真正获益,并误导监管部门批准无法带来生存获益的治疗策略。那么,在直肠癌中,pCR究竟是不是可靠的替代终点呢?近日,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系统论述与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的pCR率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无关。
研究背景
对于直肠癌,pCR是临床实践与前沿探索中的常用指标。一般而言,若患者在完成新辅助治疗并经手术切除后的标本中无存活肿瘤细胞,则可以被认为达到了pCR状态。201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将pCR作为长期预后的替代指标,自此,该指标在乳腺癌和直肠癌等实体瘤相关临床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加。然而,现阶段对pCR的评估仍未完善,部分研究对其可靠性仍存在质疑。尽管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确认的是,将pCR作为直肠癌临床试验替代终点的有效性尚未达成共识。
那么,pCR是否可以用作直肠癌OS的替代终点?对此,研究者深入评估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结果显示pCR与OS以及无病生存期(DFS)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研究者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的RCT,纳入标准为:(1)研究臂≥2,(2)所纳入的直肠癌患者均需接受新辅助治疗并接受手术,(3)可获取研究的pCR原始数据、绝对数值、OR值和95% CI, (4)可获取以HR和95% CI表示的生存数据。时间为自数据库创建至2024年1月3日,最终筛选纳入28项RCT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pCR与OS之间的相关性,次要研究终点为pCR与DFS之间的相关性。
图1 研究流程图
研究结果
研究所纳入的28项RCT信息如图1所示,其中3项因生存数据不足而未被纳入分析。最终的meta分析共纳入25项RCT,合计11882例直肠癌患者。
图2 研究特征
针对pCR与OS相关性的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的pCR获益与OS获益无显著相关性(β=0.37;95%CI:-0.98至1.71;P=0.57)。
图3 pCR与OS的相关性分析
针对pCR与DFS相关性的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的pCR获益与DFS获益同样无显著相关性(β=-0.84;95%CI:-2.55至0.87;P=0.32)。
图4 pCR与DFS的相关性分析
在排除高偏倚风险的研究后,研究者对pCR和生存获益进行的进一步分析显示,pCR与OS获益(β = 0.40;95% CI,-1.00 至 1.81;P = .55)和DFS获益(;pCR 与 DFS:β = −0.79;95% CI = −2.63 至 1.04;P = .38)均无显著相关性。
图5 排除高偏倚风险研究后pCR与OS和DFS的相关性分析
部分研究纳入了未接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在排除此类数据后,pCR与OS获益和DFS获益仍均无显著相关性。
图6 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的pCR与OS和DFS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论
对该研究较为全面地评估了新辅助治疗相关RCT中,pCR与OS获益和DFS获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试验水平,pCR与OS和DFS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基于此,研究者建议,应重新审视pCR作为替代终点的可靠性,在无确凿的试验级证据前,应谨慎将pCR用作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的替代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