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1例
原创
2025-07-25
来源:快医精选
阅读量:1198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1例

一、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8岁主诉发现HBsAg阳性23年。现病史患者发现HBsAg阳性23年其间无特殊不适未予以抗病毒治疗。3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120.0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8.10 U/L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示HBsAg 5922.50 IU/ml、HBeAg 952.8 S/CO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2.1x108IU/ml予恩替卡韦(ETV)0.5mg每晚1次治疗。1年前患者由于持续存在低病毒血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300 mg每日1次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为求进一步诊治2020年8月23日就诊于我院门诊。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酗酒史否认特殊用药史。家族史其母及胞弟死于肝癌否认自身免疫疾病和精神疾病家族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掌阴性蜘蛛痣阴性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无皮疹、出血点及瘀斑。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率8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院辅助检查血清学指标示HBsAg 1096.94 IU/m1HBeAg 85.24 S/CO病毒学指标示HBV DNA 4.3x102 IU/ml肝功能指标示ALT 78.4 U/L、AST 54.5 U/L总胆红素14.8 μmol/L甲胎蛋白2.28 μg/L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63x109/L红细胞计数5.47x1012/L血红蛋白160 g/L血小板计数 133x109/LHBV耐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甲状腺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尿常规、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实质回声偏粗肝囊肿胆囊壁毛糙胆囊多发附壁结晶。肝脏硬度值4.6 kPa受控衰减参数(CAP)值188 dB/m。综上所述患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伴有ALT反复异常诊断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入院前已经给予两种口服抗病毒药物(ETV+TDF)治疗虽然HBV DNA量有明显的下降但是目前仍存在持续的低病毒血症提示患者对核苷(酸)类似物(NAs)应答不佳。为了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的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减少HBV相关严重肝病的发生对于该患者的治疗应该追求临床治愈(又称功能性治愈)。于是在2020年8月23日在评估该患者不存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禁忌证(如失代偿肝硬化或者甲状腺疾病等)的情况下给予患者NAs联合PEG-IFN-α(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治疗。于2020年12月8日复查实验室检查HBsAg<175 IU/ml-HBs 0.04 mIU/mlHBeAg 29.64 S/CO-HBe 2.9 S/COHBV DNA 20 IU/ml肝功能生化检测示ALT 75.3 U/LAST 68.2 U/L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提示干扰素治疗有效继续给予患者联合抗HBV治疗。于2021年3月9日(联合治疗的第26周)复查实验室检查HBsAg 6.28 IU/ml,抗-HBs 2.59 IU/L,HBeAg 17.92 S/CO-HBe2.13 S/COHBV DNA<20 IU/ml肝功能检测示 ALT 71.2 U/LAST 51.9 U/L此时患者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于2021年12月1日复查实验室检测示HBsAg 0 IU/ml-HBs 41.5 mIU/mlHBeAg 0.35 S/CO-HBe 0.03 S/COHBV DNA<20 IU/ml肝功能检测示ALT 106.5 U/LAST 73.7 U/L此时患者在联合抗HBV治疗的第61周时实现了临床治愈。为了避免患者在停止治疗后出现病毒复发或者临床复发建议患者继续原方案巩固治疗24周。于2022年5月30日复查实验室检测示HBsAg 0 IU/ml-HBs 652.23 IU/LHBeAg 0.30 S/CO-HBe 0.03 S/CO HBV DNA<20 IU/ml肝功能检测示ALT 30.1 U/LAST 26.3 U/L此时患者不仅实现了HBsAg的转阴并且伴有较高水平的抗-HBs出现提示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较低。于是建议患者停药。在停药随访的72周患者未出现临床和病毒的复发。患者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PEG-IFN-α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停药和更改药物的剂量。患者治疗和停药随访过程中HBsAg和抗-HBs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二、讨论

本例CHB患者既往在口服ET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下降不理想。患者在ETV联合TDF抗病毒药物治疗后仍然存在持续的低病毒血症提示患者对NAs治疗应答欠佳。考虑的原因是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差以及初始的病毒载量高有关。考虑到该患者存在肝癌家族史所以使患者尽早实现病毒抑制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既往研究表明PEG-IFN-α降低CHB患者肝癌风险显著优于NAs。干扰素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肝细胞内HBV复制而且干扰素对CHB惠者具有整体免疫调节作用。干扰素的抗HBV作用与特异性T细胞应答、B细胞向HBsAg特异性B细胞的分化及活化以及α干扰索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扩增、功能激活等有关除此之外NAs通过快速降低HBV DNA 载量减轻高病毒载量对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抑制。结合以上循证医学证据以及CHB防治指南(2019年版)在患者不存在干扰素治疗禁忌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NAs联合PEG-IFN-α治疗。患者在PEG-IFN-α联合治疗的第14周HBsAg有明显的下降。在联合治疗的第26周时患者血清HBsAg与治疗前基线相比下降>2 Ig IU/ml。不仅如此患者血清HBV DNA也降至检测下线。提示该患者对于干扰素治疗敏感。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周/24周qHBsAg下降>11g与72周HBsAg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有关提示12周/24周HBsAg下降>1 Ig IU/ml的患者是实现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患者在联合治疗的第61周实现了临床治愈(HBsAg转阴,并且伴有少量的抗-HBs抗体的出现)。我们知道,实现临床治愈的患者,存在复发的风险。巩固治疗时间>12周是干扰素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后持久性的的独立预测因素"。另外,研究还发现HBsAg发生血清学转换伴有较高的抗-HBs水平的患者持续的功能治愈率显著高于无血清学转换的患者,而且HBsAg复阳率显著低于无血清学转换的患者。所以结合既往研究,建议患者继续巩固治疗24周。患者在巩周治疗的第24周时,不仅HBsAg转阴,而且伴有较高的抗-HBs出现。于是,建议患者停药,并进行随访观察。在随访观察的72周,患者持续保持临床治愈状态。

参考文献:张亚琴,张子昱,李鑫鑫,等.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1例.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S2):50-53.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快医精选”,版权均归快医精选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快医精选”。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快医精选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