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男,62 岁,右眶周疼痛伴簇状丘疱疹渐肿胀 10d。患者系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曾对症自治,用眼科阿昔洛韦等治疗 3 ~ 4d,效果不显。刻下所见:右眶周及额头面颊焮红肿胀,目不能开,皮面泛发丘疱疹,部分糜烂,同侧鼻孔被痂皮遮盖,耳廓肿胀,颌下、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自诉患处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伴有畏寒,咽痛,食欲不振,尿黄便秘等症。
患者为中医中的急重症,须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之重剂方能见效,宜用普济消毒饮,授方如下:黄芩 10g,黄连 10g,牛蒡子 10g,升麻 10g,生甘草10g,柴胡 10g,马勃 10g,连翘 12g,僵蚕 10g,薄荷 6g,板蓝根 15g,玄参 10g,蝉衣 6g,白茅根 15g,丹皮 10g,
赤芍 10g,熟大黄 10g(另包)共 7 剂,并嘱肿消后去大黄,外用四黄膏或紫金锭香油调和外敷。
一周后患者反馈,在未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服药 3 剂后肿消痛减,服完 7 剂后基本痊愈,前后对比如图 1 所示。
图 1 患者治疗前后(1 周)对比(保护患者隐私,健侧面部马赛克处理)
【解读】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头面部病变症状重、病程长、并发症多、预后差,常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穿孔,甚至眼球病变而失明,或遗有长期偏头痛局部感觉异常等症,患者痛苦无比,临床治疗棘手,是皮肤科、眼科的难题。
该患者从局部症状、年龄等方面都提示此为急重症,从中医及西医的病症、部位等角度去考虑此症,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是一派肝火上炎的龙胆泻肝汤症,如此也较符合临床常规处理方法。而为何选用普济消毒饮,而不用龙胆泻肝汤呢?龙胆泻肝汤方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具有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诸症,证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或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现代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抗病毒等,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外耳道疖肿、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等肝胆实火上炎者;也可用于急性盆腔炎,属湿热下注者,高血压属肝经实火者。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先生将龙胆泻肝汤写进带状疱疹治疗的教科书,目前该方也已成为带状疱疹常规治疗药。普济消毒饮出自《证治准绳》、《医方集解》中所引用李东垣方,由黄芩、黄连、陈皮、玄参、甘草、连翘、牛蒡子、板蓝根、马勃、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组成,功用清热解毒、疏风宣肺,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红,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现临床较多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化脓性腺腮炎流感等。而此案即用该方,并加蝉衣 6g,白茅根 15g,丹皮10g,赤芍 10g,大黄 10g(后下),后患者复诊时自诉未买到紫金锭,仅服汤剂而获效。
该患者病位在头面,其症状更符合大头瘟症,其次,属火热邪毒郁表,治当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用薄荷、蝉衣取其升清、发散之意,“火郁发之”,祛病邪同时给与出路。而龙胆泄肝汤是泄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若泄若清,则火毒入里下泄,反致病情迁延。故取普济消毒饮,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效。
参考文献:杜仲平,赵婕,杜渐.李博鉴中医皮科病案3则——从病例谈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09):1657-1659.DOI:10.16448/j.cjtcm.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