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紫癜(混合型)的中药替代治疗病例分享
原创
2025-07-25
来源:快医精选
阅读量:117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咳嗽、背痛伴四肢浮肿7天入院。7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咳嗽、咳吐白色稀痰伴后背疼痛及四肢末端浮肿。当地服用藏药后效果差,偶发午间潮热、夜间盗汗。外院胸部DR示:左上肺感染病灶,考虑浸润型肺结核。病程中无腹痛、黑便、皮疹、血尿、关节肿痛,口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4天后咳嗽、背痛、四肢浮肿无明显缓解,并出现双踝部、右侧肘弯部斑丘疹。

 

入院查体:营养差,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啰音,双手背、足背对称性、可凹性浮肿,右侧肘弯及双踝前深红色紫癜,压之不褪色,上腹部深压痛。

 

辅助检查:生化:总蛋白44.9g/L,白蛋白29g/L;血常规:WBC5.6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9%,血沉5mm/h,PPD实验(-),痰涂片(-),大便隐血(+);尿常规:尿蛋白(+++),潜血(+++);胸部CT:左上肺改变考虑肺结核。心电图正常。腹部、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1)继发性肺结核左上肺涂(-),复治;2)过敏性紫癜(混合型)。

 

诊疗经过:考虑过敏原为抗结核药物,暂不抗结核治疗,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H2受体拮抗剂静滴、钙剂静推抗组胺及改善血管通透性,兰索拉唑抑酸,硫糖铝护胃治疗。治疗后第三天皮疹消失,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膝、踝、肘、腕关节肿胀、压痛、功能障碍,黑便及肉眼血尿,查上腹部CT示:胰腺周围改变,不排除结核合并胰腺炎可能,肝功示:白蛋白33.1g/L,淀粉酶102U。血常规、电解质、肾功未见异常。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予以强的松龙片30mg,口服,1次/天,治疗2天后腹痛、关节肿痛缓解,无血尿、黑便,大便常规、尿常规未见异常。观察患者无腹痛、关节肿痛、血尿、黑便、紫癜,病情稍稳定后与患者家属沟通,再次给予口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次日即出现四肢末端深红色紫癜,压之不褪色,无腹痛、血尿、关节肿痛。停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予以钙剂静推、维C静滴治疗2天后紫癜消失,予中药月华丸,清热解毒、润肺杀虫治疗,患者未出现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咳嗽、胸背痛、潮热、盗汗等症状明显好转。

 

追踪1年,期间以月华丸为基础方,辩证加减持续口服8个月,患者咳嗽、背痛等症状消失,复查胸部平片提示:左上肺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考虑陈旧性病灶。该患者临床治愈。

 

【案例解读】

抗结核药不良反应一般发生于用药后半个月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肝损伤,过敏性紫癜虽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亦严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过敏性紫癜即过敏性血管炎,其发生机制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使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过敏性紫癜发生后,患者需及时停止服用抗结核药,因此会严重影响结核病病情的控制。

 

月华丸出自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是中医的传统抗痨方剂,由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麦冬(去心,蒸)、熟地(酒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各30克、茯苓(乳蒸)、獭肝、广三七各15克 组成,全方具有清热解 毒、润肺杀虫的功效,快速缓解症状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研究还表明,该方还具有保肝作用。

 

本例患者诊治过程发现,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无法耐受,在实际临床中,选用中医月华丸替代治疗,患者未出现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咳嗽、胸背痛、潮热、盗汗等症状明显好转,追踪1年该患者临床治愈。说明中医传统抗痨方剂月华丸治疗结核病有效,且可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仇忠辉,黄芩,张云信.1例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紫癜(混合型)的中药替代治疗病例报道[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76+178.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快医精选”,版权均归快医精选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快医精选”。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快医精选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