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胰岛素:糖尿病治疗的协同之路
原创
2025-06-04
作者:李杨
来源:快医精选
阅读量:1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尤其是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的补充不可或缺。而中医药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能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中医角度看,长期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乏力、水肿等,中医认为这多与气虚、阳虚有关。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黄芪、附子等药材。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其含有的黄芪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胰岛素抵抗;附子能补火助阳,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两者与胰岛素配合使用,能在保证血糖控制的同时,减轻胰岛素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药理机制上,中医药和胰岛素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胰岛素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而中医药则通过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改善全身代谢状态。例如,中药中的葛根,其主要成分葛根素可以抑制糖原分解,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一起使用,能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在实施过程中,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和中药处方。患者则要做好血糖记录,每天定时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并详细记录饮食、运动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同时,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和服用中药时,要注意时间间隔,一般建议在注射胰岛素后 30 分钟左右进餐,中药可在饭后半小时服用,避免药物之间相互影响,确保治疗安全有效。通过中医药与胰岛素的协同治疗,能让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认为,胰岛素抵抗与脾虚、痰湿、血瘀等因素密切相关。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代谢紊乱,聚湿成痰;痰湿阻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导致血瘀。针对这些病因,中医常采用健脾祛湿、化痰活血的治疗方法。常用的中药有苍术、茯苓、泽泻、丹参等。苍术能燥湿健脾,其含有的苍术醇等成分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能调节机体的水液代谢;泽泻能利水渗湿,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胰岛素抵抗;丹参活血祛瘀,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快医精选”,版权均归快医精选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快医精选”。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热门进展
暂无内容
推荐新闻
暂无内容
快医精选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