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智慧助力控糖:中医药如何改善糖尿病患者体质
原创
2025-06-04
作者:何晋涛
来源:快医精选
阅读量:0

糖尿病在中医典籍中被称为 “消渴症”,古人早已认识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与体内阴阳失衡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 1 型、2 型等多种类型,其中 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多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相关,导致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而中医则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肺、胃、肾三脏功能失调,阴虚燥热有关。

中医的治疗理念注重 “辨证论治”,就像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比如,对于阴虚燥热型的患者,常见症状为口渴多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医生会使用知母、麦冬、生地黄等药材,它们具有清热滋阴的功效。知母含有芒果苷等成分,能调节糖代谢;麦冬中的麦冬多糖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生地黄里的梓醇等物质能提高机体对糖的利用率。通过这些药材的配伍,能有效缓解患者燥热症状,改善体内糖代谢紊乱。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的配合至关重要。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结合现代医学的血糖检测数据,准确辨证。患者则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患者要注意日常饮食控制,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可适当多吃一些山药、南瓜等有助于降糖的食物。此外,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比如每天坚持散步 30 分钟,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辅助降低血糖。通过中医药治疗和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能逐步改善患者体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在饮食搭配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血糖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食谱。患者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同时,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避免油炸、油煎。患者还可以定期与医生沟通饮食情况,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食谱,让 “药食同源” 的智慧更好地为糖尿病治疗服务,帮助患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稳定控制血糖,保持身体健康。

山药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它含有黏蛋白、淀粉酶等物质,能防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有效抑制餐后血糖急剧上升,同时避免胰岛素过度分泌。患者可以将山药蒸煮后直接食用,也可做成山药小米粥,既能健脾益胃,又有助于稳定血糖。

苦瓜也被誉为 “植物胰岛素”,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暑、明目解毒的功效。苦瓜中含有的苦瓜皂苷,不仅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还能刺激胰岛素释放。患者可以将苦瓜凉拌、清炒或做成苦瓜排骨汤,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少油少盐。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快医精选”,版权均归快医精选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快医精选”。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热门进展
暂无内容
推荐新闻
暂无内容
快医精选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