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诊断到康复,医患同心守护血糖健康防线》
当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患者和医生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守护血糖健康防线。从诊断开始,医生就需要患者提供详细准确的病史信息,包括家族病史、以往的疾病情况、生活习惯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沟通病史时,医生会耐心引导患者回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比如用 “家里有没有人得糖尿病” 代替 “家族是否存在糖尿病遗传史”,让患者能够轻松表达。患者要认真回忆,不遗漏任何细节,例如是否有长期熬夜、大量饮酒等不良习惯,确保医生获取全面信息。
在制定治疗方案后,患者要认真听取医生的讲解,了解每一项治疗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医生会采用 “讲解 - 提问 - 再讲解” 的方式,确保患者理解。比如在讲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后,询问患者:“您明白了为什么要监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了吗?知道具体的监测时间怎么安排吗?” 根据患者的回答进一步解释。50 岁的出租车司机赵师傅,确诊糖尿病初期对治疗重视不足,很少监测血糖。一次因血糖过高导致昏迷送医后,他开始重视医生建议。在与医生沟通时,他准备了小本子,记录医生的嘱咐和自己的疑问。他还下载了血糖监测记录 APP,每天早中晚三次监测血糖并详细记录,包括饮食、运动情况。医生通过他反馈的数据,及时调整了胰岛素剂量和饮食结构,如发现赵师傅晚餐后血糖偏高,建议他减少主食量,增加蔬菜摄入。三个月后,赵师傅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小,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
除了常规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提前告知患者复查的项目、意义和注意事项,用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复查流程,让患者心中有数。例如,告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它能反映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肾功能、尿蛋白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可早期发现肾脏并发症。患者要主动与医生预约复查时间,在复查前整理好自己的症状和疑问,如是否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情况。在复查时与医生充分沟通,医生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医患双方在诊断、治疗、复查等各个环节都通过良好的沟通紧密配合,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守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