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手脚麻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之道》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代谢紊乱、血管损伤和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方面。长期高血糖导致多元醇通路代谢异常,山梨醇和果糖在神经细胞内蓄积,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神经细胞水肿和损伤。同时,蛋白激酶 C(PKC)活化会影响神经血管的血流灌注,减少神经的氧气和营养供应。此外,神经生长因子(NGF)等营养因子的合成和运输障碍,也会影响神经的正常生长和修复。这种病变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截肢。许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这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在作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和滋养神经的微小血管,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这种病变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甚至截肢。据调查,糖尿病患者中约 60%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而足部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防神经病变,控制血糖是根本。平稳的血糖水平能减少对神经的损害。同时,补充维生素 B 族,如维生素 B12、甲钴胺,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甲钴胺是维生素 B12 的活性形式,它可以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加速神经传导速度。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手脚,避免烫伤、冻伤和外伤。洗脚时先用手或温度计测试水温,不超过 40℃;穿鞋前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选择宽松、透气、合脚的鞋子,避免穿太紧的袜子。患者陈奶奶因为没有注意检查鞋子,导致一枚小石子硌伤了脚,由于神经感觉减退,她没有及时察觉,最终引发了严重的足部感染。
适当运动也能促进神经血液循环,如太极拳、瑜伽等柔和的运动,可增强肢体协调性,改善神经功能。一旦出现手脚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神经代谢、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切勿拖延,防止病情加重。除了甲钴胺,目前临床上还会使用一些其他药物,如 α - 硫辛酸,它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能减轻神经损伤;依帕司他可以抑制醛糖还原酶,阻断多元醇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改善神经病变症状。患者刘先生在出现轻微手脚麻木症状后,及时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