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用药指导
本文旨在根据现有临床证据,为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清晰、规范的用药策略。治疗决策的核心在于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阶段、肝脏损伤程度以及年龄等因素,以期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一、治疗对象与时机选择
1.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儿
对于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儿,无论其年龄大小,均应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这是治疗的基本原则,旨在控制病毒复制,延缓或逆转疾病进展。然而,鉴于儿童患者未来生命周期长,治疗前必须充分考虑长期用药可能带来的安全性及耐药性问题。
2.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儿
传统观念认为此期患儿无需治疗,但新的证据对此提出了挑战。肝脏病理证据:研究显示,多达90%的临床诊断为“免疫耐受期”的患儿,其肝穿刺活检结果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和/或纤维化,其中部分患儿(可达10.9%)甚至已存在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有研究显示,对1-7岁的“所谓免疫耐受期”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还能显著提高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
针对免疫耐受期患儿的治疗决策,不能仅凭ALT水平判断,需结合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无创肝纤维化检查、动态肝功能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估。
ALT正常但肝脏有炎症者应治疗: 需特别注意,对于ALT水平持续正常(≤ULN)但肝组织学检查显示存在炎症(如G≥1)的患儿,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1-7岁患儿的治疗考量: 对于年龄在1至7岁的患儿,即使缺少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与监护人进行充分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也可考虑启动抗病毒治疗。其治疗方案可参照进展期CHB患儿的标准。
二、推荐药物、剂量与方案
1.按年龄划分的药物选择
为确保用药安全,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推荐使用的药物有所不同:1岁及以上:可考虑使用普通干扰素α(IFN-α);2岁及以上:可选用恩替卡韦(ETV)或TDF;5岁及以上:可选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12岁及以上:可选用TAF。
2.药物剂量与疗程
恩替卡韦 (ETV)、TDF、TAF:目前 ETV 被批准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剂量为 0.015mg·kg-1·d-1,体质量大于30 kg 者按0.5 mg/d。指南推荐TDF用于治疗2岁或以上(体质量≥ 10 kg)儿童,按体质量给药(10~35 kg,8mg·kg-1·d-1;体质量>35 kg,300 mg/d)。推荐TAF用于治疗12岁以上、体质量超过35 kg的儿童患者,剂量为25mg/d。对于6~< 12岁且体质量≥25 kg者,可选用TAF治疗,推荐剂量为25 mg/d。
普通干扰素α/PEG-IFN-α:干扰素α已被推荐用于 1 岁以上 CHB 儿童的临床治疗,推荐剂量为隔日1次,每次按体表面积300万~600万U/m2,最大剂量不超过 1000 万 U/m2。PEG-IFN-α治疗3岁以上儿童CHB患者,推荐剂量为每周 1 次,基于体表面积选择用药剂量:104µg/m2。同时注意需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质量以及对干扰素α/PEG-IFN-α的耐受性以及时调整。
CHB儿童接受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疗程一般建议为 48 周,增加疗程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但需充分评估延长疗程的利弊,HBsAg转阴(同时HBeAg转阴伴或不伴抗-HBe出现)的患儿根据抗-HBs水平进行干扰素α/PEG-IFN-α巩固治疗,12~24 周后停药,但总疗程通常不超过 96 周。HBeAg阳性CHB儿童未实现HBsAg转阴者,治疗持续至HBeAg血清学转换后,巩固治疗 12~24 周可考虑停药。
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的禁忌证包括:①绝对禁忌证:婴儿、自身免疫性疾病、未能控制的精神疾病、无法控制的癫痫发作、失代偿性肝硬化、严重的血细胞减少症、严重的感染、视网膜疾病和严重的心肺疾病。②相对禁忌证:甲状腺疾病、既往抑郁症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
总之,对于存在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的儿童患者,应突破年龄限制,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同时密切关注长期用药的安全与耐药风险。对于HBV DNA阳性但ALT正常的患儿,应积极进行肝组织学评估,一旦发现G≥1的炎症,即应开始治疗。对于1-7岁的低龄患儿,可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考虑放宽治疗门槛。必须根据患儿的年龄,严格遵循推荐意见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并按照标准方案确定剂量与疗程,以实现疗效与安全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41(01):3-28.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等.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4,32(05):43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