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经验分享之祛暑剂
原创
2025-07-25
来源:快医精选
阅读量:1188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祛暑剂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中成药。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利湿和清暑益气四类。临床以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为辨证要点。

 

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等见上述症状者。

 

祛暑清热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证。症见身热心烦、汗多口渴等。例如甘露消毒丸。

 

祛暑解表剂适用于暑气内伏,兼外感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口渴等。例如藿香正气水(丸、胶囊)、保济丸。

 

祛暑利湿剂适用于感冒挟湿证。症见身热烦渴、胸脘痞闷、小便不利等。例如十滴水。

 

清暑益气剂适用于暑热伤气,津液受灼证。症见身热烦渴、倦怠少气、汗多脉虚等。例如清暑益气丸。

 

注意事项:(1)暑多挟湿,祛暑剂中多配伍祛湿之品,但不能过于温燥,以免耗伤气津;(2)忌生冷、油腻饮食。

 

参考文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或来源为“快医精选”,版权均归快医精选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快医精选”。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0
0 / 150
推荐新闻
暂无内容
快医精选旗下网站
更多产品
官方微信
轻盈医学安卓
轻盈医学iOS
轻盈医学App
患者端小程序
医生端安卓
医生端iOS
国康津医